地图 - 大理白族自治州 (Dali Baizu Zizhizhou)

大理白族自治州 (Dali Baizu Zizhizhou)
大理白族自治州(白文:Dallit Baifcuf zilzilzou),简称大理州(白文:Dallit zou)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,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. 州境东邻楚雄州,南接普洱市、临沧市,西临保山市、怒江州,北界丽江市. 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带,云岭南麓,地势西北高,东南低,平均海拔2,090米. 西部有澜沧江,东北有金沙江,洱海位于州境中部. 全州总面积28,299平方公里,人口333.76万,汉族人口比例约47%,白族人口比例约34%,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. 大理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,苍山、洱海、大理古城等都是著名风景区.

西汉元封二年(前109年),汉武帝开西南夷,出兵攻打滇国,滇王降. 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立叶榆、云南、邪龙、比苏等县,属益州郡管辖. 东汉永平十二年(69年)哀牢国内附,遂分益州郡西部置永昌郡,初治巂唐县(今云龙县境),后迁不韦县(今保山市). 三国蜀汉建兴三年(225年),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诸郡,分建宁郡、越巂郡、永昌郡三郡置云南郡,治云南县(今祥云县云南驿镇),今大理州东部属云南郡,西部属永昌郡,隶庲降都督. 西晋泰始七年(271年)改庲降都督地为宁州. 永嘉五年(313年)析永昌、云南二郡置河阳郡,治河阳县(今大理市凤仪镇). 咸康八年(342年)析置西河阳郡,河阳郡改为东河阳郡. 南朝齐今州境分属东河阳、西河阳、西河、云南四郡. 隋代属南宁州总管府.

唐朝初年,洱海地区有六个较大的部落居住,称为“六诏”,其中以蒙舍诏的势力最大,因居于最南故又称南诏. 开元二十六年(738年),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唐朝支持下,合六诏为一,统一了洱海地区,建立了南诏国,都城建在太和城(今大理市太和村). 唐大历十四年(779年)南诏国迁都羊苴咩城. 南诏国时期,洱海地区周边设立“-{zh-cn:;zh-tw:;}-”或“睑”,北部属剑川节度谋统郡(今鹤庆县),西部属永昌节度胜乡郡(今永平县). 唐昭宗天复二年(902年),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,建立了大长和国,南诏亡. 后唐天成三年(928年),赵善政篡位,建立了大天兴国,次年杨干贞废赵善政自立,建大义宁国. 后晋天福二年(937年),通海节度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,进军大理,推翻了大义宁国,建立了大理国. 大理国后期废除了节度和都督的军事辖区,改设府、郡. 除大理首府外,今州境尚有谋统府(今鹤庆县)、义督赕(今剑川县,属谋统府)、胜乡郡(今永平县,隶永昌府)、南涧县(今南涧彝族自治县,属威楚府). 南宋宝祐元年(1253年),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,建立云南行省. 南诏、大理国历唐、宋两朝,达五百余年,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.

元朝,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,大理地区设立大理上、大理下两个万户府,又设云龙甸军民府(治今云龙县). 元宪宗三年(1253年)以谋统府改置鹤州(治今鹤庆县). 元宪宗四年(1254年)置义督千户(治今剑川县剑川湖西岸). 宪宗七年(1257年)设品甸千户所(治今祥云县). 至元七年(1270年)改万户府置大理路(治今大理市). 至元十一年(1274年)置蒙化府(治今巍山县);改胜乡郡置永平县,属大理路;改品甸千户所为云南州,属大理路;改义督千户为剑川县,属鹤州;于白崖赕置建宁县(治今弥渡县红岩镇),属赵州;以德原城置邓川州(治今洱源县邓川镇德源城);改浪穹千户为浪穹县(治今洱源县),属邓川州. 至元十四年(1277年)改蒙化府为蒙化路. 至元二十年(1283年)降蒙化路为蒙化州,属大理路. 至元二十三年(1286年)升鹤州为鹤庆路. 至元二十四年(1287年)改南涧县置定边县,属威楚路镇南州,后废. 至元二十五年(1288年)宁罢建宁县,并入大理路,至元二十六年(1289年)置太和县(治今大理市). 泰定前改云龙甸军民府为云龙州(治今云龙县旧州镇),属大理府.

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大理路为大理府;改鹤庆路为鹤庆府;降云南州为云南县,隶大理府;置凤羽县(治今洱源县凤羽镇),属邓川州,后省入浪穹县. 洪武十六年(1383年)设迷渡市巡检司,隶赵州;复置定边县,属楚雄府. 洪武十七年(1384年)云南县改属赵州;升剑川县为剑川州(治今剑川县金华镇),属鹤庆府. 正统十三年(1448年)复置蒙化府. 弘治六年(1493年)割太和县海东九里,云南县二里,赵州一里置宾川州(驻今宾川县州城镇),属大理府. 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移邓川州治至今洱源县邓川镇旧州. 崇祯二年(1629年)移云龙州治至雒马井(今云龙县宝丰乡). 崇祯十三年(1640年)移邓川州治至今邓川镇新州.

清雍正七年(1729年)撤定边县,并入蒙化府. 雍正八年(1730年)移大理督捕通判驻弥渡城. 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改蒙化府为蒙化直隶厅,有巡检司,驻南涧,即故定边城;剑川州改属丽江府;降鹤庆府为鹤庆州,属丽江府.

民国元年(1912年)析蒙化厅漾濞江巡检司和云龙州、永平县、浪穹县插花地置漾濞县(治今苍山西镇下街). 民国二年(1913年)以赵州、祥云、宾川、蒙化四县插花地析置弥渡县(治今弥城镇);浪穹县更名洱源县,取“洱海之源”之意;同年废府、州、厅存县,计有大理、云南、洱源、赵县、邓川、宾川、云龙、弥渡、鹤庆、剑川、永平、蒙化、漾濞等县,各县属滇西道(次年改腾越道). 1914年改赵县为凤仪县. 1915年漾濞县治迁今址. 1918年,云南县因与云南省重名,改称祥云县,取旧名“祥州”、“云南”各一字得名. 民国十八年(1929年)废道制,各县直属云南省. 民国三十一年(1942年)蒙化县改属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,鹤庆、剑川县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. 民国三十五年(1946年)鹤庆、洱源、宾川、剑川属第十区,大理、永平、凤仪、邓川、云龙、弥渡、蒙化、漾濞属第十一区.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0年置大理专区,专员公署驻下关(今大理市下关街道),辖大理、凤仪、漾濞、永平、蒙化、弥渡、云龙、祥云、宾川、顺宁、缅宁、云县、洱源、邓川14县. 1951年析大理县玉洱乡、凤仪县珠海乡设置下关市. 1952年缅宁县划归缅宁专区. 1954年蒙化县更名巍山县,顺宁县更名凤庆县. 1956年11月16日批准设立大理白族自治州,11月22日正式成立;原丽江专区的鹤庆、剑川二县划入大理州;凤庆、云县划归临沧专区;将巍山县分为巍山彝族自治县和永建回族自治县(驻今巍山县永建镇). 1958年宾川县迁驻金牛镇. 1960年撤销下关市及大理、凤仪、漾濞三县,合并为大理市;洱源、邓川二县并入剑川县;宾川、弥渡二县并入祥云县;巍山、永建二县合并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. 1962年撤销大理市,恢复下关市、大理县、漾濞县;恢复洱源、弥渡、宾川三县. 1963年析巍山县设立南涧彝族自治县. 1983年撤销大理县和下关市,合并设立大理市. 1985年6月,漾濞县改置漾濞彝族自治县.

 
地图 - 大理白族自治州 (Dali Baizu Zizhizhou)
国家 - 中国
通貨 / Language  
ISO 通貨 規約符號 有效数字
CNY 人民币 (Renminbi) Â¥ or å…ƒ 2
ISO Language
ZA 壮语 (Zhuang language)
UG 维吾尔语 (Uighur language)
鄰里社區 - 国家  
  •  不丹 
  •  印度 
  •  吉尔吉斯斯坦 
  •  哈萨克斯坦 
  •  塔吉克斯坦 
  •  尼泊尔 
  •  巴基斯坦 
  •  朝鲜 
  •  缅甸 
  •  老挝 
  •  蒙古 
  •  越南 
  •  阿富汗 
  •  俄罗斯 
行政区划
City, 村,...